欢迎来到富宁新闻网! 通讯 QQ 群:231364131 投稿邮箱:1061141379@qq.com 欢迎投稿!   全景富宁网站集群

  • 富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丨富宁归朝镇:做好“三篇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3-07-24 17:10:20  

    文网讯  近年来,富宁县归朝镇牢牢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持续在人才队伍“育种蹲苗”、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新兴产业“插柳成荫”“三篇文章”上下功夫,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做好“育种蹲苗”文章

    精准选育建好人才队伍

    一是实施“雁归工程”,育乡村振兴“雁阵”。借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将全镇15个村划分为3个片区,并指定3名干部负责片区人才工作,着力讲好家乡故事,向优秀人才主动抛出“橄榄枝”传递家乡呼唤,引“飞雁”变“归雁”。目前共回引退役军人1名回村担任党总支书记,5名大学生回村任职。

    二是释放“雁阵动能”,激发乡村振兴效能。将全镇经营有方法、养殖有经验、种植有技巧、销售有路子的“土专家”“田秀才”登记造册,建立归朝镇实用人才动态储备库,对5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实行统一管理,遴选出15户农村党员实训试点户,通过实操教学,实现“一人有才带动一方”。依托“归朝镇老年大学”“老街三寨老年大学”等阵地,盘活“银发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银发智慧”。目前共收到家乡建设规划设计行本1份,物资合计20余万元。

    做好“老树发新枝”文章

    助力传统产业做优做强

    一是强强联合助力传统产业“抽新芽”。利用云南农科院专家院士在富宁建设工作站平台的有利时机,强强联合开展甘蔗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扩繁建设,推广云蔗08/1609、桂糖42号、新台糖1号、新台糖20号等健康种苗,促进产业发展,扶持良种引进示范与扩繁基地建设近5000亩,年可繁育2—3级甘蔗新品种健康种苗可达2.0万吨以上。目前全镇良种甘蔗栽种面积达1.39万亩,平均亩产量可达6000公斤,比常规种植每亩增产1500公斤。年可为归朝镇创造农业产值超过3000万元。

    二是塑造绿色食品牌筑牢“金银山”。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打造云南省甘蔗“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目前已挂牌认定面积1.65万亩,涉及归朝0.235万亩。积极推广绿色轻简高效集成技术应用,甘蔗产业逐步向种植规模、优势品种规模化发展。加强企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促进产品多元化和科技创新,实现田边到工厂绿色化生产、加工服务一条龙。目前全镇甘蔗新植翻种3720余亩,总面积1.3947万亩,2022/2023榨季完成榨蔗量5.4万吨,为民增收2600余万元。

    做好“插柳成荫”文章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引进特色农业壮大“集体经济”。依托雨热同季等生态资源和地理气候优势,引进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燕窝果示范种植,构建了“政府+挂联单位+企业(合作社)+群众(脱贫户)”利益联结助农增收发展方式,实现群众“五金”收益模式。全镇共流转土地600亩,年可获得土地租赁资金约78万元,提取村集体收益75万元以上,317户脱贫户获得分红6.34万元,基地为周边群众带来地租、务工收入约140万元。

    二是引进生态农业打造“资源经济”。引进企业、合作社在石山区发展山豆根、仙人掌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治理一同推进,激活石山区产业发展新动能。目前,建有山豆根基地1000亩,群众零散种植山豆根5000亩,种植仙人掌100亩。山豆根基地每年可为周边群众带来地租、务工收入超过100万元,零散种植年产值约2000万元。

    三是引进高端农业发展“集约经济”。引进企业种植高端蔬菜,建成近千亩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百油蔬菜基地,同步构建冷链物流、包装配送产业链条,年地租、务工输出约2100万元,订单收入上亿元,夯实了蔬菜产业集约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基础。

    (富宁融媒中心)

    (编辑:刘虹  排版:王南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