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日前,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教授与文山州农业农村局专家组对在富宁县剥隘镇者宁村实施的113亩多年生稻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富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相关专家参与。验收结果为:核心示范区实测三个点31.39平方米,鲜重33.15公斤,折合亩产528.23公斤,示范效果好,群众种植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为下年推广多年生稻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了解,该示范区多年生稻于2022年2月下旬开展播种,生育期146天。通过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共同努力,在7月15日水稻进入成熟期。多年生稻是种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多年(多季)的水稻品种,多年生稻利用收获后其地下茎(土表之下)的腋芽能够安全越冬后重新生长,下一年(季)恢复正常的稻作生产能力,依次往后,实现多年生稻的生产。多年生稻属于一种新的稻作产品,从第2个生产季节起,不再需要购买种子、育秧、移栽、犁田、耙田等生产性环节的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和一年生稻相比,可以减少生产投入成本的50%以上,在云南地区大约减少400元/亩~600元/亩的直接投入,且连续多年不需要对田块进行翻耕,实行免耕后减少劳动力、肥料、农药的投入,增加了土壤的自然属性和自然地力,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今年在富宁县剥隘镇者宁村实施的多年生水稻生产示范样板项目,是由云南大学和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文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富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实施,示范面积113亩,主要品种是云南大学农学院培育的云大107。项目实施过程中,文山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富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召开技术培训会、现场示范、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活动,让项目区群众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了多年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了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水平。在院校专家指导下,经测产验收,项目取得初步成功,多年生稻的种植为我县水稻种植提供又一种种植模式,将有力助推农业产业振兴。
(供稿:富宁县农科局)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李云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