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洞波乡山美水美、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村内环境“脏乱差”、“百年八角”大而不强、农村道路“晴通雨阻”一直是乡党委、政府的“心头病”。为撕掉“环境差、产业弱、基础薄”的旧标签,近年来,洞波乡吃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精神,立足乡情民意和资源优势,主动带头思变谋变,从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逐个领域盘点差距不足,对标对表争取政策支持,用推进工程的思维倒排工期补短板、强弱项,通过政府、部门、集体、群众四方发力,营造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发展、村村互学互比争先发展的浓厚氛围,引导群众自己能做的主动做、自己家园自己建,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激起瑶乡向“富”向“美”蝶变。
党建引领“人才工程”,激活振兴“原动力”
“双雁工程”引人才。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实训户”建设,培养“讲党性、有技术、能致富”的“领头雁”29户、储备70余户。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吸引184名乡贤、89名返乡人才带领参与家乡建设。
“擂台比武”显人才。举办“瑶乡风采·书记大擂台”5期,围绕州委提出的“三个一”工作晒成绩、谈经验,在全乡形成互学互比、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力争年内通过“三个一批”,即通报表扬一批、约谈整改一批、关心关爱一批,使乡-村-组三级干部能力水平明显提升,政治定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发展能力更加突出。
“搭建平台”聚人才。搭建富宁县八角产业党建联盟平台,构建“支部+企业+商业银行”协作模式,为八角种植户引技术、引资金,共提供信贷资金800余万元;搭建“绿美乡村自建委员会”,汇聚各类优秀党员、能工巧匠、工程负责人、乡贤人才等,通过“点单式”为群众提供施工建设、矛盾调解、技能培训等服务,巧解一批发展难题。
产业带动“富民工程”,打牢振兴“基础桩”
守好“百年八角”这张名片。直面八角产量低、病虫害多,群众发展信心不足等现实问题,组建一支由“土专家”“田秀才”为骨干的党员“教师”队伍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培养八角乡土人才74名包片管理,破解八角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探索“八角代理人”模式,以承包的形式为无劳力家庭提供八角代管,实现互惠共赢,带动八角精细管护1万余亩;整合资金实施八角低效林提质增效项目,打造渭基、西六等10个八角病虫害防治示范点,辐射带动全乡八角低产林改造13万亩,改造率82%;引进八角烘干生产线和集镇八角交易市场项目,领办成立集体经济强村公司,采取“乡党委+村党总支+公司+村集体+农户”运营模式,为村集体与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牵线搭桥”,促进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联农带农增收300余万元,12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让“小而特”产业遍地开花。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优势,不断做强以甘蔗“甜蜜事业”为主的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新植翻种甘蔗7300余亩;探索“水稻+草莓”水旱轮作种植130余亩;庭院种草养殖肉牛170余头、种桑养蚕3户20张、稻田养鱼26.8亩,累计可带动群众增收1933万元。如今的瑶乡涌现了以“人均收入超7万”的新寨村为代表的一批产业示范村,群众发展产业的意愿不断提高,大部分外出劳动力纷纷返乡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率从70%下降至40%。
干群齐抓“宜居工程”,调配振兴“主色调”
打牢“底子”铺路子。不断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打好“两污”治理和“厕所革命”两张“底牌”,搭建“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一体化垃圾治理体系,完成165个村小组污水治理,建成污水管道80公里以上,农村污水治理率达75%;户厕改造2037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
扮靓“面子”有样子。坚持先“两污”后“绿美”,按照“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不断扮靓乡村“面子”,以“四个一点”即“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挂联单位帮一点”方式,就地取材,宜花则花、宜树则树、宜果则果,让“空心院”化身小花园,“荒园”变身小果园;通过予以部分物资支持,动员群众以公路沿线为重点打造了一批“裸房”风貌改造示范村,带动全乡实施“裸房”改造600余户30万平方米。
夯实“里子”填料子。依托“网格化+村规民约”模式,以“一约四会”为抓手弘扬敦亲睦邻、守望互助的乡风民风,疏通矛盾纠纷、移风易俗等基层治理上的“堵点”;扎实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鼓励群众争先进位,既融洽了干群关系,解决了乡村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又保障了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群力推动“畅通工程”,铺就振兴“幸福路”
发动群众主动干。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由群众自筹资金开挖扩平路基,完成路基扩宽后再由施工方进场实施建设,群众积极性最高的村自筹资金70余万元,让有限的资源和力量撬动更大的成效。
多方筹资争先干。主动争取项目支持,将辐射村组多、交通流量大的道路纳入项目规划。针对未纳入项目库的进村道路,通过政府补助、村集体资金、群众自筹、挂联单位帮扶等多种渠道协调物资,破解了资金筹措难题,确保农村道路有序推进,顺利启动实施2024年3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项目160.28公里。
聚焦发展扎实干。结合绿美村庄打造,将村内道路建设作为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以“政府补助物资、群众投工投劳”的模式实施村内道路硬化15公里,让村庄整体提质增“颜”;不断激发群众产业发展意愿,通过“政府补助+群众自筹”的形式,由群众投工投劳修建产业道路35.9公里,铺就了通往田间地头的“致富路”。
(记者:周秋)
(编辑: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