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正是草果花开的季节。
进入富宁县田蓬镇庙坝行政村境内,公路旁的山上,你留心看,会发现藏在大叶子下黄色的草果花。“有的草果已经长出来了,这批最快的8月就能结果。”田蓬庙坝村草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股东林仕容矫健地走进草果林中,扒开叶子指着草果花说,“我们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湿润,特别适合种植草果。”说起草果,林仕容话头就收不住。
庙坝村地处两国三省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东接广西,毗邻越南,是云南省边境线最东边的一个村。这里温暖湿润、森林资源丰富,适宜草果生长。庙坝村凭借天然的生态优势,草果产业率先起步。“2002年,我父亲在马关偶然接触到草果,当时就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将草果种植到村里,没想到成功了。”林仕容说,在进一步考察草果市场后,便开始在村里推广草果种植。
草果,这个当地群众种在家门前的调味料,被给予了厚望。2005年,田蓬镇借着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战略的东风,在全镇推广种植草果,将草果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引导群众转变传统种植模式,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打造新的增收富民产业。经过多年的推广,庙坝村草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草果种植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种服务组织应运而生。
“2010年,我们成立了田蓬庙坝村草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比市场价高3至5毛1市斤的价钱回收村民的草果。”林仕容说,草果种植周期相对短,投入不是很高,三四年就能挂果。特别是各村组通了公路后,运输非常方便,种草果的经济效益越来越高。截至目前,田蓬镇草果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其中庙坝村种植面积1.5万余亩,庙坝村家家户户种有草果。
庙坝村村民林永学2005年开始种植草果,目前家里种了20余亩,挂果的草果树一年共有3万余元的收入。“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草果,草果种植出来合作社回收,不愁销路,大家靠草果都富起来了,家里的摩托车换成了小汽车。”正如林永学所说,经济收入提高带来的直观变化是村容村风。现在的庙坝村,家家门口都安上了太阳能灯,家园亮化打造计划让全村的道路边开满了鲜花,回到村中就像回到了花园。
草果产业要长远、带贫动力要持久,必须谋求新路子——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叫响特色品牌。“合作社引进了草果烘烤设备,为种植户提供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合作社对回收的草果进行粗加工,去年销售干果70余吨,收益达1000余万元。”林仕容说,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合作社就负责加工好,目前产品远销山东等地。
除了应收尽收、上浮价收购这些“硬条件”外,林仕容还有一套农户加强密切联结的秘诀。他告诉记者,合作社要想收购到高品质的草果,就必须在种苗培育、种植技术等方面为农户做好服务。反过来,农户种植的草果质量、产量都提升了,价格和收入自然也会提高,这笔账老百姓比谁都会算。
“下一步我们将把5年前种植的这批草果树更换掉,有4000至5000亩,培育的苗目前已发芽,新品种优点是挂果多、果大,产量将会有很大的提升。”林仕容说,林下草果种植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前景佳。在外地,草果已经被加工成胶囊、巧克力等产品,待时机成熟,将引进其他企业做草果的精深加工,拓宽草果的产业链,草果产业发展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如今,深山密林下的草果,已成为带动庙坝村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金果银果。庙坝村的干部群众都铆足了干劲继续种植草果,扮亮家园,为将庙坝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而努力。
“按照现在的市场,草果每亩的效益在3000至4000元钱。下步,我们将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草果种植规模,进一步探索经营主体,在产品上创新,从深加工方面进一步探索包装,把田蓬镇的草果产品打造出去。”州政府办派驻田蓬镇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农仕周说。
(记者:周味鸿 骆丽 张继庄 毛学勰)
(编辑:唐雪娇 排版:向传帅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