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富宁新闻网! 通讯 QQ 群:231364131 投稿邮箱:1061141379@qq.com 欢迎投稿!   全景富宁网站集群

  • 富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富宁上寨村:边境线上的“绿富美”

    发布时间:2022-08-17 11:24:16  

    富宁县田蓬镇下寨行政村上寨村小组位于祖国西南边陲。该村在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强边固防为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对标沿海发达地区村庄,拉高标杆,以现代化的理念、改革创新的思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现代化边境小康村项目,不断做强做大特色产业,逐渐成为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

    上寨村村民廖世兵,1990年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却因家里交不起7块钱的书费和学杂费,失去了上学的机会。那年,他跑到广州一家中外合资的印染厂打工,因机智灵活、勤学肯干,两年后就当上分厂厂长。打工期间,他一边工作一边上成人学校,拼命学习经济管理知识。1998年,在外打拼的廖世兵选择回家乡发展,先后开砖厂、种中药材和桉树,并被省政府评为劳动创业之星。2015年,当选上寨村小组组长的他,以“一人富不算富,群众富才是富”的理念,带着村里的几个致富带头人集资成立上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中药材种植,发动62户村民以资金或者土地流转的方式入股,通过公司运营带动村民发展致富,并以上寨小组为示范点,带动周边村寨共同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上寨村种植重楼、石斛、黄精、苹果梨、生姜、山豆根等中草药共计1800多亩,户均产业达到31亩,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预计到2024年上寨村的产业经济将破亿元。

    图片

    图片

    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上寨村以基层组织为引领,成立非公经济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立足自身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以“不丢荒一寸土地,不落下一户群众”的思路规划产业发展,打造“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棚内经济+林上经济+庭院经济”的产业布局,实现了“棚内有中草药、树上有他披梨、林下有生姜、院外有八月瓜”的种植模式。同时,考虑群众生活需求,按照一年生姜保生活、两年石斛促发展、三年山豆根奔小康、四年重楼能致富的幸福生活“1234”长短期发展规划,保障产业发展有序推进。目前,上寨村通过不断发展,实现农户分红收入7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分红300多万元。廖世兵、廖唐忠等党员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先富带动后富,不断带领上寨村村民探索出一条边疆贫穷地区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蓬勃发展,群众生活日渐富足,上寨村村民又把目光投向了家乡建设,匠心独具打造出“小而特、富而美、新而活”的特色边境村庄风光。通过村民自治,积极发挥村民的主动性,构建了“志愿服务一站办”的服务体系,在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提倡“民事民议、民管、民办”,组建村民志愿服务站,大力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在全村营造出“人人都是规划员,人人均可提意见”的浓厚氛围。目前,上寨村通过村民自治,由村民筹资投劳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2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建设挡土墙1500平方米、硬化450平方米活动广场,自主修建产业路3公里、自建水池20个、安装水管7万米,完成了村小组的入户路、产业路全硬化。目前,全村建设完成“红旗飘飘”、健康步道、产品展示区、腊肉烤房、法治广场、陈列室、产业和旅游用电等项目,污水处理、外墙亮化、庭院改造提升、林木改造、党建文化长廊和中草药文化长廊、智慧农业及中草药初加工体系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固定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全覆盖,村庄“颜值”与“气质”焕然一新。

    如今的上寨村,富民产业遍地开花,村民安居乐业。村内十步一景,景景不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新气象。

    (富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芳晶 白芸璐 聂铭)

    (编辑:唐雪娇 排版:尹颖 审核: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