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4月21日,富宁板仑龙迈村上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木亭跳宫节”。
当天,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上哇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三五成群来到寨上的木亭及下哇木亭,在“宫头”的带领下,踏着铜鼓声,欢歌起舞,缅怀先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整个活动以跳宫舞时最为热闹,大家在木亭下,以铜鼓鼓点为伴奏,绕圈慢舞,反复多次,舞蹈动作随着铜鼓节奏变化而变化,动作悠扬、节奏感强,其中包含有插秧、耕种、收获、纺棉、打猎等地方民族艺术特色的动作元素。
非遗传承人罗伟云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迈的跳宫节2018年受邀参加了北京一带一路的民族展演,2019年参加广州世界音乐节,他作为省级传承人,就是要把跳宫节的民族文化永远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传下去。
据了解,相传古代,彝人遭官府驱赶、屠杀,不得已从青海逃到四川、云南、广西,后散居滇南各地。为反抗官兵驱杀,各部落首领同心协力与官兵拼搏,彝族首领九公率部出征,在一次战争中吃了败仗,敌方乘胜追击,无奈,九公钻进一片金色竹林暂避。敌人用雨点般的乱箭射向林中,但金竹形成天然屏障,无法杀伤,恼怒之下,敌人欲向竹林进军。九公急中生智,点燃竹叶迷惑敌人。敌方误以为九公在施妖术,不战而退。九公不忘金竹救命之恩,率族人于农历四月,在广场中央种金竹一蔸以示纪念。世代相传,便形成了如今在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富宁融媒体记者:吴琪 图:黄志彪)
(编辑:李云淑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