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富宁新闻网! 通讯 QQ 群:231364131 投稿邮箱:1061141379@qq.com 欢迎投稿!   全景富宁网站集群

  • 富宁发布微信公众号
  • 那耶田上歌声扬,红色文化随歌流淌

    发布时间:2021-07-14 10:46:51  

    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登,高低错落,山间水沟如玉带,层层梯田似天梯,禾苗吐翠,随风摇曳,仿若排排绿浪从天泻......这是记者与富宁县花甲乡那耶梯田的“初见”。

    “我家就在这高山上,我们有美丽的那耶梯田,田埂很高......”风中传来断断续续的歌声,定睛一看,原来是正在梯田里除草的老人在歌唱。“嬢嬢,你这唱的是什么歌啊?”“我唱的是壮语歌,是我们那耶梯田的主题山歌哦。”“每个那耶人都会唱吗?”“那当然喽,我们壮家人,个个都会唱歌呢,小娃娃都会。”在这一问一答中,记者了解到,这位老人名叫周文秀,今年66岁,是那耶村老年文艺队的主力,在农忙或闲暇时,都喜欢唱歌。“平时干活的时候,我都会唱歌呢,唱一会歌儿就感觉不那么累啦。”周文秀笑弯了眼,继续说到,村里组建的文艺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好像梯田劳作变得不那么辛苦了。“你看,我们平日里就是在那个广场上唱歌啦。”周文秀指着不远处的广场说。

    记者顺着周文秀的指引,来到了这个壮家人唱歌的广场。只见广场成扇形排开,广场上竖有一个大的牌坊,牌坊上面写着“那耶文化广场”几个大字,牌坊后面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士的雕像。“我们那耶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欢迎大家来到红色那耶。”那耶村党总支副书记汪京波对记者介绍道,那耶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进滇活动的核心区之一,红军曾经6战那耶,与国民党部队殊死搏斗。1935年初,滇黔桂边区临时党委派红军干部赵敏、覃永盖等到那耶一带开展秘密活动,在那耶成立“同志会”、劳农会和赤卫队,那耶的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洪流,涌现了傅少华、汪富兴、卢锡候、汪廷跃、汪氏田等一批红军骨干和赤卫队员,他们献身革命,不畏牺牲的英雄事述可歌可泣。

    为弘扬文化、缅怀先烈、教育后人,2009年9月,那耶村决定修建那耶文化广场。“刚开始动工时,由于没有修建专项资金,我们全寨子的村民就自发投工投劳,每家出2车石头、200块钱和1个劳动力。”汪京波说,在后来广场建设过程中,那耶得到了省、州、县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省、州、县壮学发展会,社会各界友好人士都曾解囊相助。

    广场修建好后,村里的文艺队有了集中训练、表演的地方。“唱山歌、演壮戏等文艺活动既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有利于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汪京波说。那耶村有个老年人协会,其中有一个30多人的壮戏班、山歌队、文艺队。逢年过节,壮戏班、山歌队、文艺队都会在广场进行表演,特别是农历的三月三和九月九,本村或邻村有婚嫁等喜事也会请这些队伍去贺喜。

    “结合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工作,我们与那耶小学合作,开设了壮族文化课,让村里的‘传承人’去学校教孩子们说壮语,学习壮族文化和习俗,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壮族文化、那耶红色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汪京波说。

    那耶小学五年级学生周应英告诉记者,学校每周一都有一节文化课,让同学们学习壮族文化。“有时候会有村里文艺队的老人来教我们唱壮语歌,我和同学们在文化课上学会了唱壮语《国际歌》。”周应英说,“每次传唱这首歌时,我心里都会觉得很激动,我会牢牢记住那耶的红色历史,记住自己是红军的后代,努力学习,将来为报效祖国的。”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慷慨激昂的壮语《国际歌》飘扬在那耶梯田的上空,久久未散。

    阳光下,千亩梯田连片,群峦攒拥,逶迤起伏,那耶村的村民仿佛是栖息在那耶梯田上的一只只白鹭,用歌声传唱着那耶悠久的稻作文化、民族文化、红色历史,向世人传达了那耶栖居的诗意与美好。

    (记者 王丽娟)

    (编辑:郭韦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登录文山日报媒体云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