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二月,春风和煦,富宁中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归朝镇种植的燕窝果已经挂果,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基地里,一条条粗壮的枝条蓬勃生长,翠绿的枝条上,挂满了一颗颗拳头大小、浑身是刺、外观抢眼的黄色果实,长势喜人,远看就像火龙果,但走近一看,又与市面上常见红皮白肉或红皮红肉的火龙果截然不同,这就是燕窝果。 富宁中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田兴琳介绍,燕窝果常被误认为是黄皮的火龙果,其实不然,它们是同科不同属的水果,虽然是同一种类,但口感和营养价值却完全不同。“它里面纹路比较像燕窝,比火龙果甜。它含有植物少有的白蛋白、花青素,还有一些丰富的维生素,美容养颜效果非常好。目前来说市场上是比较少有的。” 据了解,燕窝果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需要在日照长的温暖潮湿地区,结合土壤、水肥、光照调节等先进技术应用精心栽培才能实现成功种植。它比较适合在500到800左右的海拔,年平均气温是在25度以上的地方生长。刚好归朝镇的海拔、气候条件都比较合适,光照也比较好。在基地里还安装了补光灯来增加光照时长。 2019年1月,在挂联单位富宁县纪委监委的帮扶下,归朝镇按照“政府+挂联单位+合作社+村集体+群众(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引进富宁中禾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归朝镇发展燕窝果示范试验种植,前期试验种植33亩。种植期间得到了云南省科技厅和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的帮助和技术支持。 随后,归朝镇又积极申报上海援建资金,通过村集体资金入股方式合作发展燕窝果规模化种植300亩。现在,归朝镇燕窝果基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科技厅燕窝果种植试验基地和上海市虹口区援建燕窝果产业试验示范基地。 田兴琳介绍,燕窝果种植有330亩,目前长势都比较好,有33亩已经挂果,一亩差不多可以产2000斤。产量6万余斤,全面投产后预计可达70万斤,极具观赏性和商业价值。同时,燕窝果的经济价值极高,“身价”是其他水果的好几倍,市场前景非常广阔,现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定单。 田兴琳说:“燕窝果的批发价是70块钱一斤,现在我们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沿海城市。分为线上和线下来销售,今年走势都比较好,供不应求。” 自燕窝果种植以来,基地需要大量的工人进行栽培、管护和采摘,给周边村寨群众带来可观的收入。 家住归朝镇龙头井村村民谭春雪和农海燕,来到燕窝果基地务工已经快两年,记者采访时,她们正在基地里娴熟地给燕窝果的枝条进行挂条。“在燕窝果基地做工,一个月得三千元,做得两年了,每年也都是得三、四万元。” 据田经理介绍,通过流转土地、群众务工和村集体资金入股方式,不仅可以带动群众就业,也给村民提供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周边的群众务工每年80万左右的工资,土地流转这块可以给村民330亩收入在45万左右的土地流转费。燕窝果丰产期以后预计可以给村集体和档卡户分红每年200万到250万。” 随着燕窝果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基地除了聘用周边村庄的富余劳动力,也在计划教授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带动附近群众共同致富。 下一步合作社将进一步夯实燕窝果种植技术,打造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燕窝果种植基地,带动周边群众种植。 (富宁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白芸璐) (编辑:郭韦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